• <ruby id="p4cap"></ruby>
  • <rp id="p4cap"><acronym id="p4cap"></acronym></rp>
    <th id="p4cap"></th>
    <th id="p4cap"></th>
    <th id="p4cap"><track id="p4cap"><rt id="p4cap"></rt></track></th>
  • <th id="p4cap"><pre id="p4cap"></pre></th>
    1. 100多年前的鎮江慈善

      “京口救生會”至今已有近四百年歷史,是世界上成立最早、歷史最長的民間救生組織

        江蘇鎮江,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充滿慈善情懷的城市,其慈善之舉源遠流長。據《至順鎮江志》記載,早在南朝宋齊年間,鎮江就設有“平常倉”,廣儲米棉。100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到民國期間,鎮江更是在全國引領了一股全民慈善的風潮。那么,100多年前的鎮江慈善究竟是什么樣的呢?

        一個個巷名告訴你

        鎮江的慈善故事

        這是一個曾經繁華的區域,現在的鎮江市潤州區金山街道,歷史上曾經是慈善機構的集中地。因為在這里,你會發現一個個特別有意思的地名,它們都與慈善有關:賑濟公所巷、三善巷、互濟巷、冬賑局巷……

        位于西津渡的救生會是世界最早的水上救助組織。

        板壁巷與救生會相距不遠。據說,當年一位商人發家后,老來回歸故土鎮江,定居現在的板壁巷。一心向善的他,收容和幫助了很多盲人,因為家里盲人來來往往,為了減少盲人受傷的可能,方便盲人用盲杖敲擊找路,他把自己家的房子重新裝修,將堂前、天井、過堂全部用木板鋪了起來。特別值得一提的是,他還把屋旁一條巷子的所有拐角也用木板包了起來。這條巷子,后來就被稱為板壁巷。

        與板壁巷相鄰的三善巷,因其巷內曾設有老人堂、盲人救濟處、育嬰堂這3個慈善機構而得名。

        互濟巷原名濟良所巷。據清《丹徒縣續志》記載,濟良所建于光緒三十三年(1907年),是當時用來收留被虐待的妓女和使女的慈善機構。這些女子被收留后可以在此學習書算、女紅,并由濟良所代為挑選配偶。濟良所巷因此得名。

        冬賑局巷,現在已更名為生產巷。當年得名緣于此巷內設有冬賑局慈善團體。

        當年的冬賑局如今只剩下一堵老墻,上面爬滿了青藤。墻的一邊掛著一塊木牌,是當地社區制作的,上面寫有當年冬賑局設立和發展的介紹文字。當地77歲的劉大爺小時候曾經到里面玩過。他說,以前這一帶各式各樣的慈善機構可多了,住在附近的人都會自發自覺地到這些慈善機構幫忙,覺得那是自己的本分,也覺得做這些善事挺驕傲的。

        被遺忘的“小人堂”

        ——玉英貧兒院

        提起老鎮江的慈善歷史,很多人還會提起救生會、世界紅十字會鎮江分會、普仁施診所,這些由政府、商會或士紳組織創建的“大牌”。其實在100多年前的鎮江,那個民間慈善蓬勃發展的年代,鎮江還有很多個人創辦的小慈善機構,如今已幾乎無人知曉的玉英貧兒院就值得提一提。

        按照鎮江市檔案部門所出具的資料,玉英貧兒院位于西津渡云臺山上,但具體舊址已不可考證。據西津渡社區主任說,前兩年拆遷時,她在進行入戶調查時發現登山巷16號和17號是三進的有前后院的老建筑,還配有高大的牌樓,看起來十分氣派。據當地老人說那里曾經是一個“小人堂”。這個“小人堂”就是資料中所載的玉英貧兒院。

        據記載,玉英貧兒院的成立資金來自一個閨名叫玉英的女孩子的嫁妝。這個富有愛心的女子尚未出嫁即得病去世,去世前她留下了遺囑,讓家人用自己價值兩萬元的嫁妝救助貧困兒童。后來,她的家人和當地士紳按其遺囑成立了以其名玉英命名的貧兒院。玉英貧兒院創立后,一改當時相當一部分慈善機構以施舍、撫恤為主的做法,教養兼備,除讀書之外還著重于教授入院貧兒技能,讓他們獲得一技之長。

        樂善好施、有口皆碑的

        “鎮江三老”

        無論是以慈善機構為名的街巷,還是像玉英貧兒院一樣以個人名義興辦的慈善機構,它們都是老鎮江慈善發展的一個個側面。而談到鎮江近現代慈善,當然不得不提被譽為“鎮江三老”的冷御秋、陸小波、嚴惠宇。他們一生樂善好施,造福桑梓,有口皆碑,可以說是他們支撐起了老鎮江慈善半壁以上的江山,有關他們的慈善故事很多。

        當年,冷御秋把黃墟作為農村改進試驗區,創辦了鄉村醫院和鄉村衛生站;他與黃炎培等在上海創辦中華職業教育社后,通過中華職業教育社與鎮江地方人士合辦了鎮江女子職業學校;1931年春夏之交,長江中下游由于連降暴雨導致多處江堤潰決,他又參與組織了“鎮江國難救濟會”,募集資金、發放食品、組織船只,并設立了難民收容所……

        陸小波長期擔任“世界紅十字會鎮江分會”會長,除帶頭捐資外,還多方籌款,并動員家人變賣首飾充作捐款。與此同時,他還積極參與了當時鎮江的眾多慈善機構的組織和慈善活動的開展。

        嚴惠宇創辦了四益農場,發展蠶桑事業,并在農場所屬鄉鎮開辦了9所小學,免費招收當地兒童入學;接辦了鎮江弘仁醫院,對貧苦病人免收掛號、醫藥和住院費用;他還參與成立了鎮江縣貧民食米供應委員會,與鎮江籍全國金融界巨頭陳光甫、趙棣華等共同籌款時幣20億元和2000擔大米,用于救濟鎮江貧民過冬。

        此外,“鎮江三老”還共同創辦了京江中學,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建設人才。

        把具體的慈善工作

        交給懂行的人去做

        隨著慈善機構和慈善團體數量的日益增加,一些先進的慈善理念也被提出。

        當時“鎮江三老”在做慈善時有這樣一個理念,就是把具體的慈善工作交給懂行的人去做。在市檔案局,有一份當年的老檔案——《改進慈善事業之建議》。

        在這份建議中,建議者對哪些慈善機構應興應革、用什么步驟發展、發展中會有什么困難、社會福利委員會今后應該如何加強領導、向哪個方向走等,提出了“確立觀點、糾正方向、實事求是、功歸實際”這一改革和發展慈善事業的觀點,并提出了財產集中、資源整合、統收統支、審核預算決算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等一系列實際操作思路。

        當時的建議者還給出了具體操作方法:

        比如,成立人民學院,統一慈善機構所辦的學校,實現教管合一;歸并養老所,由統一機構收容集中;歸并水上救生局會,由統一機構辦理水上救生及帆船出險;歸并施診機構,成立人民診療所,分設若干分所,施診施藥,救濟貧困;創設人民公益所,救濟有生產能力的群眾入所習藝發展工業。通過先裁并相同的事業機構,后視財力如何逐步發展新的事業,從而最終實現破除個人主義、為社會謀福利的目標。

        正是得益于這些建議,當時鎮江的慈善公益逐步趨向日?;?、制度化,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。很多慈善機構和團體都有各自所針對的不同受助群體,并根據他們的不同需求提供慈善服務。而大部分面向貧困幼兒的慈善機構,都秉承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,教養兼備,半工半讀,讓貧兒可以在機構內學到竹藝、染織、刺繡、縫紉等不同技能。

        (據《中國社會組織》)

      網站編輯:
      亚洲综合网伊人中文|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精品|色男人天堂|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大图 新闻
    2. <ruby id="p4cap"></ruby>
    3. <rp id="p4cap"><acronym id="p4cap"></acronym></rp>
      <th id="p4cap"></th>
      <th id="p4cap"></th>
      <th id="p4cap"><track id="p4cap"><rt id="p4cap"></rt></track></th>
    4. <th id="p4cap"><pre id="p4cap"></pre></th>